摘要:这几天,走进施甸县勐波罗河畔,芒果挂满枝头,到处弥漫着芒果的清香。李成华是一家果蔬种植合作社的理事长,这几天,他正忙着采收芒果。施甸县念想勐杧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成华:“三年前我种了一百多亩,今年第一年采收卖得二十多万元,按照目前的情况...
这几天,走进施甸县勐波罗河畔,芒果挂满枝头,到处弥漫着芒果的清香。李成华是一家果蔬种植合作社的理事长,这几天,他正忙着采收芒果。
施甸县念想勐杧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成华:“三年前我种了一百多亩,今年第一年采收卖得二十多万元,按照目前的情况,再过三到四年进入盛果期后,我这一百多亩卖七八十万元是没有问题的。”
距施甸县城60公里的怒江支流勐波罗河谷,气候炎热,阳光充足,土质肥沃,非常适宜芒果生长,芒果已经成为当地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。
施甸县念想勐杧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成华:“我们这条河谷,这两年增加了五万亩左右。我们合作社社员发展种植一万两千多亩。”
施甸县山区面积占95%,其中,怒江流域生态脆弱、产业单一,广种薄收现象比较突出。针对这一情况,施甸县结合当地丰富的气候资源,在河谷区域实施退耕还林,发展林果产业。
施甸县林草局生态修复站站长 李强会:“像对面那些和身边这些种植的都是芒果,全县实施的退耕还林面积是5万多亩,带动怒江流域种植经济林果10万亩左右,我们造林的树种是芒果、澳洲坚果、软籽石榴、花椒等经济林果。”
目前,经济林果部分已进入了初产期。在枯柯河流域,满山的石榴连片成园,挂满枝头。李新照是施甸县摆榔彝族布朗族乡大中村的村民,2016年,他种了40亩软籽石榴,去年已经开始挂果。
施甸县摆榔乡大中村村民 李新照:“今年卖得6万多元钱,到盛果期80万元左右,原来没有种石榴之前,种植苞谷的地方,雨水一来就冲成沟和坑,现在石榴种了以后,对生态就起到了保护作用,坑这些也不见了。”
施甸县林草局生态修复站站长 李强会:“目前大部分林果已进入初产期,目前带动群众经济收入大概在6000万元左右。”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就是老百姓致富的靠山。近几年来,施甸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,通过退耕还林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,十五万多亩林果不仅点缀了河谷山川,恢复了河谷的生态环境,还成为了当地群众的致富"绿色银行"。
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
是我们党向人民、
向历史作出的庄重承诺。
如今,
这个奋斗历程到了
需要一鼓作气
向终点线冲的历史时刻。
都市条形码开设专栏
《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》,
和大家共同见证这一奋斗目标
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变成现实。
从七月起,都市条形码各新媒体平台将开设《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》专栏,您可以在都市条形码微信公众号、新浪微博、七彩云、抖音、今日头条等账号上,了解更多详细内容。
扫描下方图中二维码
进入专题页面
记者:(保山台 施甸融媒)杨磊 杨林元 杨丽娟 瞿柯楠
编辑:牛牛